從洪慈和居士岳母往生瑞相談起佛教信仰
*彌陀寺 住持 釋守志
洪慈和居士祖籍台灣省台中市人氏,少年即親近台中市佛教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所舉辦的大專佛學營學習佛法,故當時曾於白天靜住於寺院準備大學聯考,因此,於少年時代即已有深厚正信的佛法知見,其岳母楊呂寶珠太夫人生於一九二七年九月廿一日,二○○七年七月九日上午九時十五分捨報往生,享年八十一歲。
一九四六年寶珠女士與楊炳南先生在台中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三女兩男,於一九六四年全家坐船移民到巴西,在Santos港上岸後,於Mogi daCruz定居,以養雞、栽種番茄等務農為生,自產自銷,在當時也與同住MOGI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時有往來。
楊炳南先生一生經商,移民至巴西後,心繫子女的教育,心想為了他們將來前途,總不能讓子女們在MOGI一直務農,於是與寶珠女士商量,遷居聖保羅VILA FORMOSA經營餐廳,夫妻倆同甘共苦,寶珠女士更是典型的中國婦女,相夫教子,將五位子女培育至大學畢業,目前子女中有醫師、藥劑師,會計師、工程師及商人,在巴西社會及事業上均卓越有成,孫子輩們更是聖保羅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優秀學生。
十二年前,在子女及孫子們孝心的要求下,兩老終於退休,並於次年在聖保羅慶祝結婚五十週年金婚。
二○○三年楊老先生往生後,楊母即與小女兒楊淑枝女士同住於MOEMA的高級公寓,而其他的子女們也都住於附近,以便互相照顧。四年前,寶珠女士動過一次大手術,心肺功能日漸衰退。一個月前,曾因過度衰弱而送入醫院加護病房,經檢查後需再開刀,但深信佛教的楊母體悟「人生無常、人命在呼吸間」的大道理,心想子女們皆事業有成,大女婿洪慈和更是在事業上表現卓越。因此堅決反對再開刀,一心一意「自我唸佛修行」,經醫生團隊評估後,同意返家做居家調養看護,醫生與護士每天分三班輪值照顧。
2007年7月7日週六下午,寶珠女士與剛從台灣趕回來的大女婿洪慈和居士閒話家常,交待洪居士一定要向大家表達謝意,感謝親朋好友對她這一生的關懷與探視,並要後代子孫繼續行善與信佛。當晚入睡後,體力更加衰弱,所有子女、孫子輩、曾孫們均趕回家中,以接力方式輪班陪寶珠女士唸阿彌陀佛聖號。週日下午,諸多親朋好友,彌陀寺守志法師、如來寺法師及蓮友聞訊趕至家中繼續為楊母唸佛,直到週一(七月九日)上午九時十五分,寶珠女士在四代同堂子孫伴隨下,安詳唸佛往生示寂。
寶珠女士往生後,筆者守志亦於靈體旁為其助唸,迴向,老夫人從上午九時往生至晚上九時筆者臨走時,身體出奇意外的柔軟,可見她往生西方沒有問題,這是最近筆者親眼目睹在自己家裡唸佛聲中往生的一位。二○○五年六月四日上印下順導師圓寂,當時至第七天要入殮時,筆者與另外五位法師共同參與協助入殮工作,印老法體也呈現柔軟而不帶半點僵硬。
唸佛,是佛教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是修淨土者所攝持,淨土法門,一般都以稱名唸佛為主,即是稱唸一尊與我們有緣的佛菩薩聖號,諸如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但現今一般人皆以稱唸「阿彌陀佛」名號為主,願將來能至西方淨土與佛一齊修行。淨土,是即清淨的地方,或莊嚴淨妙的世界,離卻染污與罪惡、煩惱,淨有二方面:一、眾生的清淨;二、世界的清淨。阿含經中說:「心清淨故,眾生清淨」,福德能感成世界清淨,智慧能做到身心清淨。
淨土,在佛法中有不同的淨土,例如: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東方阿 佛淨土及藥師如來淨土,西方阿彌陀佛淨土,密宗傳說,此世界將出現香跋拉淨土,這些不同淨土,都隨著個人所修持的法門相應而成就。淨土是理想的世界,依眾生的根性、社會文化的不同,而有各式各樣的淨土。佛經中談到淨土環境的情況,可分四點特徵:一、平坦:佛教的一切淨土中,不曾說有山陵岳阜及大海江河,甚至沒有荊棘沙礫。二、整齊:淨土中的樹木,總是枝枝相對,葉葉相當,一行一行的寶樹,高低距離,非常整齊;與富有均衡美的圖畫一樣,這是佛經敘述淨土美的特徵。如︽阿彌陀經︾所言:「極樂國土,七重欄植,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三、潔淨:淨土中是沒有塵穢的,一塵不染。連池沼的水底,也是金沙所覆蓋而成。四、富麗:淨土的大地是金沙布蓋而成,七寶莊嚴四邊階道。
以上大致介紹淨土所屬與類別,現今人獨唸阿彌陀佛名號而求生西方淨土,為何?古人言:「諸經所讚,盡在彌陀」,大乘經典特別著重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中國佛教也特別宏楊西方淨土,因阿彌陀佛立四十八願,與我們這一國土特別有緣。梵語AMITI翻譯成無量,阿彌陀佛即有無量佛的含義,『觀無量壽佛經』中第九觀,觀阿彌陀佛的色身相好,於觀想成就時,經上說:「見此事者,即見十方諸佛。」「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意思是說,見阿彌陀佛,即是見十方一切諸佛,觀阿彌陀佛,即是觀十方一切諸佛。『般舟三昧經』,這也是專明阿彌陀佛的念佛三昧,當修觀成就時,經中說:「現在諸佛悉在前立。」這與觀經所說的「見此事者,即見十方諸佛」完全一致。又「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末,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導歸極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第一位善知識,就是念佛法門。由此可知,見阿彌陀佛即是見十方一切佛,唸阿彌陀佛即是唸十方一切佛。阿彌陀佛,在一切佛中,首先得到名稱的優勢,阿彌陀佛的名號為現今人所特別讚歎宏傳。
然而念佛法門,以信、願、行為三要,缺一不可。這三者正如我們知道CAMPOS DOJORDAO巴西小瑞士的美,但我們無心與無資糧前往,最終仍然無法親身欣賞到它的美麗。
一、信:修念佛法門對於佛教中基本的道理,如因果、善惡、輪迴、解脫等,應要有一明確的信解,這就是信三寶、信四諦等,『雜阿含經九三六』更言「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修淨土之人,先要堅定佛法中的基本信念,再信阿彌陀佛的依正功德:確信淨土的實有、信得淨土的清靜莊嚴,是極理想的樂土;信阿彌陀佛成佛以來,說法十劫,有無量功德,更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更信得阿彌陀佛的大願∣只要眾生能發願往生,決定可以得到接引,乃至一念一日至七日,皆可往生極樂世界。
二、願:淨土法門的願,除願成佛道,願度眾生的通願外,最重要的是願生彼國。就是願得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眾生自己自動發願要求攝受,接受佛陀悲願的攝受。這正如海中救生艇,投下救生圈或繩索,若落海者心想登舟脫險,卻不願接受救生圈或繩索,試問這如何得救?正如有信而無願。眾生願與佛本願相呼應,往生淨土,才有可能。
三、行:行有二種,其一是往生淨土的助行;其二是往生淨土的主行。以淨土三經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要培植深厚的善根,增長種種福德,以作生淨土的資糧。「觀無量壽經」說有三品,如孝敬父母,布施、持戒、讀誦大乘經典。大本「阿彌陀經」也談到布施、持戒等。這些善根福德,修淨土的人,應該隨時隨地去做,使善根增長,福德增勝。往生淨土,念佛是正因,培植善根福德是助緣。往生淨土的主行,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皈投依靠之義,內含希求阿彌陀佛悲願加持。
楊呂寶珠居士世緣已盡,皈命阿彌陀佛座下,觀其生前行誼,由信入門,於台灣已是一般的民間佛教信仰者,來到巴西更與觀音寺結下了深厚布施因緣,晚年更深入信仰正信的佛教,深信因果,將其退休金全數捐給佛教團體做世間公益事業,一生奉持淨土法門,往生前萬緣放下更提起正念唸佛,往生後壽終內寢,安詳捨壽,偈曰:「流落娑婆八一載,如今回返極樂天,親侍彌陀慈悲父,得悟無生真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